透視險資最新倉位圖譜:持倉市值超1.57萬億,私募大基金狂買“中字頭”
藍鯨新聞9月4日訊(記者 陳曉娟)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披露,險資2025年上半年持倉布局全貌逐漸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險資二季度末在A股市場重倉1067只股票,持倉市值達1.57萬億元,其中280只個股獲得加倉,資金指向銀行、通信等行業,如中國人壽增持中信銀行、中國人壽,太平資產增持中國移動,反映出險資偏好具備高分紅、低估值特性的高股息股票、注重收益確定性和風險可控性等投資邏輯。
眼下,“險資系”私募大基金成為加倉的重要渠道,其一舉一動,也備受市場關注。隨著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加速落點,至今已有三批試點,試點金額達2220億元。投向哪里?收益如何?以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聯合發起的鴻鵠基金為例,鴻鵠基金一期躋身伊利股份、陜西煤業、中國電信的十大股東;鴻鵠基金二期現身于中國石油、中國神華前十大股東名單;鴻鵠基金三期1號產品出現在中國石化、大秦鐵路前十大股東中,配置標的不少是“中字頭”。
業績方面,新華保險半年報披露了鴻鵠基金一期的部分情況,截至6月末,總資產為571.12億元,凈資產556.84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03億元,實現凈利潤9.68億元。以此,可見兼具了試點基金的功能性與盈利性。
險資二季度末持倉總市值達1.57萬億元,加倉銀行、通信股
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表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36.23萬億元,其中,投向股票的資金余額為3.07萬億元,較2024年四季度末的2.43萬億元增長約6400億元。
藍鯨新聞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二季度末,險資已現身1067只A股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達926.7億股,持倉市值規模達1.57萬億元,二季度,有280只個股獲得險資加倉,主要集中在銀行、硬件設備、通信等行業領域。
從整體持倉偏好來看,險資的“穩健屬性”凸顯。根據Wind行業持倉總市值分類,銀行、公用事業Ⅱ、交通運輸三大板塊受險資青睞,總市值分別為4376億元、463億元、415億元。其中,銀行板塊以超4000億元的持倉市值大幅領先,成為險資配置的“壓艙石”和“主戰場”,公用事業與交通運輸則憑借現金流穩定、波動較小的特點,持續獲得險資偏好。
若從覆蓋個股數量維度觀察,險資的布局則更偏向制造業領域,硬件設備、電氣設備、化工行業的持有個股數排名前三,數量分別為109只、74只、71只。
中泰非銀葛玉翔團隊研報顯示,二季度險資重點對通信、銀行、食品飲料、建筑裝飾和鋼鐵等合計22個行業進行增持。重點個股來看,中國人壽增持了中信銀行、中國電信、伊利股份、中國移動;平安和太保增持京滬高鐵;太平資產同樣增持了中國移動。減持方面,從重點個股來看,泰康減持招商公路;國壽減持中國石化和歐派家居;太平資產減持陜西煤業;新華減持重慶啤酒。
圖片來源:中泰證券研報截圖
此外,今年以來,險資陸續舉牌。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年內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次數已達30次,創近年新高。其中,H股市場舉牌次數達25次。此輪險資舉牌呈現出偏好紅利資產、側重財務投資、青睞上市公司H股等特征。
銀行股因其穩定的分紅能力和較低的估值倍數,成為險資舉牌的重點對象。以平安為例,其于頻繁舉牌銀行股,先后舉牌工商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等。
此外,公用事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上市公司也受到險資青睞。如長城人壽年內先后舉牌中國水務、大唐新能源以及秦港股份。
近年來,關于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力度持續加大,保險資金在配置思路上,以高分紅、低估值特性的高股息股票作為權益投資底倉,也根據市場情況調整配置節奏,保持均衡分散配置,優化品種以確保投資安全邊際,通過主動管理增厚收益,提升長期回報。
在上市險企中期業績會上,各家管理層也對外釋放出關于權益投資配置的最新思路。譬如,中國人保副總裁才智偉表示,高股息股票具有分紅收益較高的特點,特別是在利率中樞下行、傳統固收資產收益下降的態勢下,對于穩定總組合投資收益具有積極作用,“我們持續關注高股息投資策略,穩步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
中國人壽副總裁、首席投資官、董事會秘書劉暉表示,公司對下半年A股市場持樂觀態度,將持續關注市場上漲板塊中的板塊輪動,如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新消費、出海企業等方向的投資機會。同時將港股市場視為權益投資配置的核心組成部分,尤其聚焦新經濟領域與高股息板塊的投資機會。
7家險資系私募基金獲批,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獲批金額達2220億
除了傳統方式,險資私募“大基金”的動作,也備受市場關注。
記者注意到,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已先后開展三批,試點金額合計達2220億元,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平安人壽等頭部險企均獲批參與,第三批還有中郵保險、中匯人壽及其他中小保險機構參與其中。
目前,險資系私募證券基金已達7家,包括國壽資產與新華資產共同出資成立的國豐興華(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資產設立的泰康穩行(武漢)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保資產設立的太保致遠(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陽光資產設立的陽光恒益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資產設立的太平(深圳)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資產設立的人保啟元惠眾(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平安資管設立的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藍鯨新聞記者制表)
中基協官網顯示,目前已有6只險資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入運作階段,包括國豐興華管理的鴻鵠志遠基金一期、二期、三期1號、三期2號,泰康穩行一期基金和太保致遠1號。
伴隨著近期上市公司半年報的陸續披露,部分基金的持股情況亦揭曉。Wind數據顯示,鴻鵠基金一期進入伊利股份、中國電信、陜西煤業前十大流通股東;鴻鵠基金二期出現在中國石油和中國神華前十大流通股東名錄;鴻鵠基金三期1號產品出現在中國石化、大秦鐵路前十大股東中。
新華保險近期發布的半年報中還披露了旗下關聯私募機構鴻鵠志遠(上海)私募投資基金(下稱“鴻鵠基金”)的經營情況,總資產為571.12億元,凈資產為556.84億元;上半年營業收入12.03億元,營業利潤為11.75億元,凈利潤為9.68億元。
(圖片來源:新華保險2025年半年報)
在業績會上,新華資產總裁陳一江介紹,截至今年年中鴻鵠基金一期已經完成建倉任務,并取得良好收益;二季度末,二期已經做了主體建倉,基本完成建倉工作;三期從7月初開始啟動,“標的公司選取的標準是治理良好,經營運作穩健,股息相對穩定,流動性較好等。”
標簽: 倉位
相關文章
-
進行期貨交易應保留多少倉位?倉位的保留比例受哪些因素影響?詳細閱讀
在期貨交易中,倉位的保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決策,它直接影響著交易的風險與收益。那么,究竟應該保留多少倉位才較為合適?倉位的保留比例又受哪些因素的左右呢?...
2025-04-26 20 倉位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