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飛(600760):交付持續回款順利 全年業績穩增可期
熱點
2025年09月08日 03:20 6
admin
核心觀點 公司發布2025 年半年報,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6.28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32.35%;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36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9.78%;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74 億元,同比下降32.38%。整體看來,雖然公司前期受到產品交付節奏與自身產品結構影響,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波動,但公司在本報告期產品生產交付節奏緊湊,前期交付產品已開始收到回款。同時公司近年來首次在第二季度出現合同負債科目增長,或已收到下放新訂單并開始進行生產準備。在訂單回款、產品持續生產交付、新訂單開始準備生產的三重因素影響下,公司全年業績恢復增長可期。 交付持續回款順利,全年業績穩增可期 公司發布2025 年半年報,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6.28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32.35%;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36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9.78%;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74 億元,同比下降32.38%。公司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主要源于公司受產品配套交付進度及產品結構調整影響。期間費用方面,公司2025 年上半年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出現較明顯增長主要源于公司在報告期內利息收入減少;實現研發費用1.82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67.88%,研發費用出現大幅下降主要源于公司項目研制任務周期波動;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約185.67%,達471.38 萬元,主要源于展覽費用增加;實現管理費用3.92 億元,同比增長約20.43%,管理費用出現一定程度增長主要源于修理費、物料消耗等費用增加。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微降約0.27pct,達12.25%,處于近年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 報告期內,公司貨幣資金較上報告期末大幅增長約58.89%,達153.53 億元,處于近1 年最高水平,同時公司合同資產亦出現一定幅度增長,較上報告期末提升約17.90%;應收賬款較上期期末增長約7.74%,達186.07 億元,而應收票據較上期期末大幅下降95.37%,或側面說明公司產品已經處于交付過程中,當前交付批次中,部分產品已經滿足回款條件,同時部分先前交付產品已經開始收到回款。預付賬款較上期期末微降約8.82%,應付票據較上期末大幅下降97.13%,同時存貨較上期末微增2.16%,或體現公司目前產品處于密集生產狀態,先期采購原材料已經入庫 并結算貨款。應付賬款較上期期末增長約17.98%,合同負債在第二季度出現明顯上升,較上期期末增長約39.45%,這是近4 年來,首次出現在第二季度該科目出現同比/環比增長,側面體現公司再次收到新訂單預付款項,同時已開始積極備貨,進行生產準備工作。整體看來,雖然公司前期受到產品交付節奏與自身產品結構影響,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波動,但公司在本報告期產品生產交付節奏緊湊,前期交付產品已開始收到回款。同時公司近年來首次在第二季度出現合同負債科目增長,或已收到下放新訂單并開始進行生產準備。在訂單回款、產品持續生產交付、新訂單開始準備生產的三重因素影響下,公司全年業績恢復增長可期。 主力機型需求增長,空間或達千億級別 殲-16 為我國基于殲-11 系列發展的新型三代半多用途戰機,定位為對地對海主力機型。在國產四代機正式服役后,空軍作戰方式已發生徹底改變。在四代機完成“踹門”任務后,我軍現役的蘇30MMK 與殲轟7 由于性能落后已無法滿足擴大戰果的需求,適當數量殲-16 的加入將會是對地對海打擊力量的有效補充。未來隨著空中打擊新體系的確立,殲-16 或將與四代隱身戰機組成多批次空中打擊梯隊,該機型需求量將出現大幅上升。殲-15為我國首款艦載殲擊機,已一定規模在我國現有航母服役。隨著航母噸位的不斷上升,單艘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也將升至40-45 架,未來對于成熟艦載機殲-15 的需求也將逐步增加。目前我國航母艦載機起飛方式均為滑躍類,但彈射系統上艦已是大勢所趨。參考美軍艦載機發展歷程,在航母具備彈射能力后,艦載機將逐漸從三代機向四代機轉變,公司FC-31 改型或將成為我國首款第四代艦載戰機,與殲-15 后續改型搭配上艦。 我國目前戰斗機數量為美國同期的一半左右,各類機種在數量上都遠遠落后于美國,且約40%至50%的軍用飛機面臨退役,裝備建設急需提速。近年我國將逐步淘汰二代機,以三代機為主體逐步開始向四代機轉變,三代、四代戰機將陸續迎來不同程度的批量交付,但在未來10 年將仍然以三代和三代半戰機為主要列裝力量。 同時,受益于遠洋海軍加速建設,航母編隊對于艦載機的裝備需求即將釋放,同時隨著航空母艦彈射裝備的使用,新型號新代系艦載機有望上艦。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成熟產品需求飽滿,加力研發再添新機公司是目前國內主要殲擊機上市平臺之一,未來將充分受益于軍機需求放量;加力投入新機研制生產能力,公司研發水平、產能與盈利能力將持續增強,新機型下線后也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們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預測公司2025 年至2027 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82 億元、43.92 億元、51.43 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1.44%、16.13%、17.09%,相應25 年至27 年EPS 分別為1.33、1.55、1.81 元,對應當前股價PE 分別為43、37、31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 1、主營產品為成熟三代及三代半殲擊機,產品放量與下游客戶需求、節奏密切相關,下游對于整機列裝型號方向一旦發生變化,公司批產型號產品放量將受到極大影響。假設三代半戰機年需求量下降5%、10%、15%,公司2025 年歸母凈利潤較現預測值對應下降4%、8%、12%。 2、新增產品多為原有成熟型號改型,新機型在用途、裝備軍種等方面均無前序型號可借鑒,產品定型、小批次、大批量節奏存在較高不確定性,營收利潤新增長點的形成時點尚不明確。 3、軍貿相關產品已有完成訂單,相關外貿型號性能與成熟度有一定保障,但后續軍貿需求能否持續、增速如何尚不明確,業績貢獻不確定性高。 4、空領域相關政策持續發展,民用客機研發生產正在逐步推進過程中,目前尚未形成較大批量,公司民機相關業務短期內實現較大利潤貢獻可能性較小。 5、公司毛利率變動主要原因之一為產品價格波動,但作為產業鏈最下游整機總部裝環節,公司具備成本向上傳導能力,階梯降價等因素對公司毛利率不利影響有限,公司降本增效程度、成本管控效果基于自身管控強度,對于毛利率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
標簽: 沈飛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