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伺服產業打開了一片全新的空間。但我國伺服技術研發起步較晚,從而喪失了占領市場的****時機,而國外眾多伺服制造商則紛紛盯上了國內伺服市場這塊“肥肉”。它們以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研發體系為保障,以完備的產品體系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為先遣部隊,大踏步進入我國伺服市場。數年過后,放眼國內的伺服市場,進口品牌已經占據了大半壁的江山,尤其是日本品牌,
目前,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交流伺服市場近90%的市場份額,他們來自日本和歐美。其中,日系產品則以擁有約60%的市場份額而雄踞首位,其****品牌包括松下、發那克(fanuc)、三菱電機、安川、三洋、富士等,其產品特點是技術和性能水準比較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以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和較高的可靠性獲得了穩定且持續的客戶源,在中小型OEM市場上尤其具有壟斷優勢。其中松下伺服電機,以其優異而穩定的品質和創新能力,合理的市場價格,占據行業領導地位。近年來,日系伺服強化了本地化生產的策略,這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增加了在價格和快速交貨方面的籌碼。鑒于以上特性,日系伺服品牌是中國伺服市場****的受益者,也是國產伺服****的競爭者。
歐美品牌中,美國以羅克維爾(rockwell automation)、達那赫(danaher)、帕克(parker)等聞名,而德國則擁有西門子(siemens)、倫茨(Lenze)、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施奈德(schneider)等品牌先鋒,英國的Control Technology、SEW也有相當的優勢。這些歐美品牌在高端設備和生產線上比較有競爭力,此類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品牌歷史悠久、技術先進、功能齊全,以全套自動化解決方案作為賣點,總的市場占有率大約在30%。最近,為提供市場競爭力,這些高端品牌也在不斷尋找本地合作伙伴,目標直指中國的中低端市場,并不甘心被日本品牌擠壓。因此,歐美品牌雖在產品系列上和國產品牌有所差別,但其野心也不可被小覷。
得益于近些年 稀土永磁資料的開展、電力電子及微電子技術一日千里的進步,交流伺服電機的驅動技術也很快從模 仿式過渡到全數字式。國內的伺服生產廠商的產品化能力也在不斷的加強。但沒有針對整個自動化控制行業構成全系列規范產品。所以現在對國內伺服電機生產廠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產業化方面比擬滯后的問題,打造商品化和批量消費的能力。
伺服產品:http://www.taisu.net.cn/bbs_read.asp?id=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