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資者最關心的十大A股問題:能追上港股嗎?估值還能拉嗎?盈利能改善嗎?政策足夠重視嗎?
瑞銀認為,A股作為中國宏觀經濟的更好代表,將受益于消費和工業領域的復蘇跡象,在全年周期中有望追趕港股表現;AH溢價指數最近快速下降至歷史平均水平以下,從均值回歸角度看,A股回報有望逐步縮小與港股的差距;從全球角度看,滬深300目前較MSCI新興市場(不含中國)指數有4%的折價,遠低于22%的歷史平均溢價。
盡管年初至今A股表現明顯落后于港股,但瑞銀認為,A股在全年周期中有望追趕港股表現。
3月21日,瑞銀中國股票策略團隊總結了目前全球投資者最關心的十大A股問題,包括為何A股今年表現落后于港股、A股全年回報能否趕上港股、A股估值還有多大上升空間等。
瑞銀認為,A股作為中國宏觀經濟的更好代表,將受益于消費和工業領域的復蘇跡象,包括優質國產內容受歡迎、汽車銷售強勁增長以及房地產市場逐步企穩等積極因素。
估值方面,瑞銀指出,A股股權風險溢價仍高于長期平均水平,顯示仍有提升空間。從全球角度看,滬深300目前較MSCI新興市場(不含中國)指數有4%的折價,遠低于22%的歷史平均溢價。
以下為十大問答總結:
1. 為何A股今年表現落后于港股?
A股今年表現明顯落后于香港市場,截至3月19日,CSI 300和全部A股分別上漲1.9%和6.5%,顯著低于MSCI中國指數(23.4%)和恒生指數(23.5%)。瑞銀指出,主要有兩大原因:
指數成分權重差異明顯:A股指數重倉金融、消費和工業,而港股更偏向互聯網和科技。CSI 300中金融和工業總權重超過40%,而MSCI中國中互聯網公司占比超過47%。互聯網板塊更能反映中國宏觀經濟動態,科技行業受益于國內AI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資金流向差異:A股主動型共同基金發行低迷,而港股則享受持續的南向和外資凈流入。2025年前十周,A股新發行股票和混合基金僅918億元,同比增長118%,但僅為2021年同期規模的11%。被動型基金占新發行總額的75%,遠高于2021年的14%。相比之下,今年截至3月18日,南向資金凈流入突破3611億元,同比躍升345%。
2. A股全年回報能否趕上港股?
瑞銀認為,從全年角度看,A股有望追趕香港市場表現。過去三年,A股與香港市場的年度回報差距已趨于穩定,平均不到3個百分點。同時,AH溢價指數最近快速下降至歷史平均水平以下,從均值回歸角度看,A股回報有望逐步縮小與港股的差距。
A股指數重量級股票主要是金融、消費和工業股,更能代表中國宏觀經濟。近期中國宏觀經濟復蘇跡象明顯,尤其在消費和工業領域:
消費方面,優質產品和內容受到消費者青睞。2024年8月發布的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首月銷量超過2000萬份;2025年春節檔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主導票房。春節期間,國內旅游人數和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和7%,較2019年增長26%和15%。
汽車銷售強勁增長。2025年前兩月,乘用車批發銷量387萬輛,同比增長13%。
房地產市場出現復蘇跡象。一線城市新房庫存已降至歷史均值以下,土地拍賣市場近期相對火熱。
3. A股估值還有多大上升空間?
據瑞銀,盡管全部A股追蹤市盈率在近期反彈后已超過19倍,但仍比2017年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低7-8%。在盈利強勁的年份(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全部A股的市盈率要么顯著高于平均水平,要么明顯改善。
瑞銀預計CSI 300盈利增長將從2024年的1%提高到2025年的6%,主要得益于下游行業利潤率的復蘇和較低的盈利基數。因此,歷史平均水平不一定是估值上限,A股在2025年有進一步提升估值的空間。
目前,A股股權風險溢價仍高于長期平均水平0.9個標準差,表明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仍受到限制。較低的無風險利率和長期資金的進入有助于降低股權風險溢價。從全球角度看,CSI 300目前較MSCI新興市場(不含中國)指數有4%的折價,遠低于22%的歷史平均溢價。
4. A股盈利修正趨勢如何?
最近CSI 300盈利增長預期出現上調趨勢,過去一個月內2025年盈利增長的市場一致預期上調了1.3個百分點。從行業來看,信息技術盈利預期的快速上調尤其推動了A股整體盈利修正。
瑞銀表示,歷史經驗表明,CSI 300盈利修正趨勢通常在每年4月底發生方向變化。在宏觀數據和企業盈利上升的年份,盈利增長一致預期在4月后通常會上調或保持相對穩定。如果2025年4月前后盈利預期向好或保持相對穩定,全年盈利增長勢頭可能改善,從而滿足6%的基準預測。投資者應關注未來一個月CSI 300盈利增長預期的變化。
5.A股的戰略重要性是否明顯提升?
自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發布的一系列政策指導文件提升了A股的戰略重要性。2024年的“九點指引”將其稱為“資本市場的人民性”。資本增值有助于共同富裕,截至2023年底,國有實體和普通公民持有A股市值總額的63%以上。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統籌考慮資產價格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穩定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納入總體要求。隨后,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擴大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強調要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穩定股市。這表明中央政府進一步提高了A股市場的戰略重要性。
6.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哪些積極信號?
經過四年的房地產下行周期,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出現了市場穩定的跡象。瑞銀房地產團隊注意到二手房交易顯著復蘇,一線城市庫存月數回落至15年平均水平,土地拍賣溢價率上升,二手房掛牌價格在2025年前兩個月趨于穩定。團隊指出,這些跡象與2014-15年周期拐點時觀察到的情況類似。
7.民營企業座談會傳遞了哪些關鍵信號?
企業信心的增強可能推動資本支出增長、新增雇員和薪資增長。對A股而言,穩定的市場預期和更強的信心有助于降低股權風險溢價。
8.中國各行業產能利用率情況如何?
根據瑞銀分析師對所覆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展望,各行業情況差異明顯:
鋁行業產能利用率可能同比增加,受益于需求增長
鋼鐵和水泥產能利用率因需求疲軟而持續下降
乘用車領域,中國品牌產能利用率較疫情前顯著提高,而外國品牌則下降
工程機械行業當前產能利用率低于疫情前水平,但有望在未來2-3年改善
空調行業2024年產能利用率高于疫情前水平,受國內以舊換新補貼和出口需求增長支撐
電網設備產能利用率高于疫情前水平,因全球電網資本支出處于上升周期,且中國制造商在歐洲、中東和其他新興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風電行業產能利用率近年顯著提升,受風電裝機容量大幅增加推動
9 如何解讀行業政策周期?
瑞銀指出,中國的行業政策通常具有周期性。一方面,政府需要對某些行業實施監管,以確保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并維護穩定。然而,除了監管措施外,過去幾年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以互聯網行業為例,在 2014 - 2015 年期間,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公司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崛起。但在 2017 年之后,平臺經濟的無序擴張導致了行業泡沫的形成。隨后,監管干預幫助化解了泡沫,使市場回歸理性。總體而言,瑞銀認為中國政府將努力在政策上尋求平衡。在 2025 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之后,瑞銀預計政策在各行業將傾向于寬松立場。
10. 瑞銀對全球股票市場的排序是怎樣的?
瑞銀全球股票策略團隊最看好歐洲股市,其次是中國股市,但對新興市場(不含中國)股市持謹慎態度,對美國股市近期保持保守。
團隊最近將歐洲股市上調至增持,原因包括:1)歐洲政治環境變化后股權風險偏好增加;2)德國財政刺激和提高國防開支的承諾導致歐洲制造業、GDP增長和企業盈利增長預期上調;3)歐洲資金從美國市場回流;4)能源價格下降。
相比之下,團隊對新興市場(不含中國)股市持謹慎態度,僅對中國股市保持增持。雖然新興市場股票相對于發達市場估值具有吸引力,但這主要反映了發達市場更高且不斷改善的ROE。此外,新興市場對關稅影響更為脆弱。團隊估計,新興市場(不含中國)上市公司總收入的13%來自美國,而MSCI中國成分股僅有3%的收入來自美國。
瑞銀認為,美國股票在未來1-3個月可能表現不及歐洲股票和新興市場股票。他們認為標普500指數在未來1-3個月可能進一步調整至5,300點,因此現在還不是抄底的時機。
來源:華爾街見聞
標簽: 港股
相關文章
-
港股異動 | 云知聲(09678)跌幅擴大逾18% 較前高回吐逾27% 今日起正式進入港股通詳細閱讀
智通財經APP獲悉,云知聲(09678 今日高開低走,午后跌幅擴大逾18%。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個月,該股股價多次創下新高,9月起掉頭向下,當前股價較...
2025-09-08 7 港股
-
A股、港股重磅!重要指數,即將調整!詳細閱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多個重要指數的成份股,即將迎來調整! 9月8日,恒生指數成份股調...
2025-09-08 7 港股
-
配置港股正當時!余懿掌舵,華商港股通價值回報混合重磅來襲!詳細閱讀
當前港股市場以其顯著的估值優勢和創新藥、國際化公司等特色板塊,成為全球價值投資者密切關注的價值洼地。將于9月8日發行的華商港股通價值回報混合(02...
2025-09-04 15 港股
-
中芯國際港股午后繼續走強,股價突破歷史新高詳細閱讀
8月28日消息,中芯國際港股午后繼續走強,股價突破歷史新高,最高觸及61.8港元,現漲8.27%,報60.9港元,成交額達127.63億港元。...
2025-08-28 27 港股
-
重磅!嵐圖汽車將以介紹方式登陸港股 或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格局詳細閱讀
8月22日,據東風集團股份(0489.HK)發布的公告,嵐圖汽車將以介紹方式登陸香港聯交所。 作為東風公司旗下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自誕生以來...
2025-08-23 37 港股
-
馭勢科技,擬港股上市詳細閱讀
8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2025年7月25日—2025年7月31日)》,中國證監會國際司共對9家企業出具補充材料要...
2025-08-15 33 港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