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先鋒、幕后“金主”…… A股上市公司易主潮起
界面新聞記者? 沈溦 陳慧東
“并購六條”指導下,2025年A股迎來新一輪“易主潮”,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到8月底,A股已有超過80家上市公司籌劃實控人變更事宜。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已有的籌劃控制權變更的公司中,國資主導或者參與的案例接近30家。
湖北國資出手最為頻繁。年初,湖北省屬國資平臺——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民爆龍頭凱龍股份(002783.SZ)、半導體企業臺基股份(300046.SZ)收入囊中;湖北長江航天科創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在7月策劃收購山科智能(300897.SZ)控制權;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國貿”)收購良品鋪子(603719.SH)也正在進行中。
廣州國資也出手頻頻,廣州工控宣布收購通用股份(601500.SH)兩個月后終止,但將本地電池龍頭孚能科技(688567.SH)納入麾下;廣州輕工收購良品鋪子被“截胡”后陷入糾紛。
對于國資積極參與控制權轉讓的現象,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部分上市公司、特別是民資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減弱,控股方轉讓控制權的意愿增強,而地方國資從利用資本市場活躍支持本地產業發展的角度,對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的興趣也在加強,因此更容易產生控制權轉讓交易。
界面新聞歸納現有案例后發現,紓困型轉讓依然是國資“買殼”的重要方向。
比較典型的案例有,吉林國資緊急接盤*ST華微(維權)(600360.SH),并在兩個月內償還15.67億元,解決其退市危機。
長江國貿收購良品鋪子源于該公司控股股東遭遇資金困境,孚能科技在連續虧損后易主廣州國資。
此外,廣西旅發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旅大健康”)入主黑芝麻(000716.SZ),該公司同樣存在控股股東違規占用等問題;山東國資從珠海港集團手中將屬地企業通裕重工(300185.SZ)重新納入麾下。
業績創下新高的通用股份在年中被千億級國企蘇豪控股接手,通用股份的控股股東紅豆集團深陷虧損泥潭,股權質押、凍結不斷。
在屬地紓困的案例中,被收購企業多屬于當地較有特色的老字號產業或者前景向好的高新行業,公司遭遇的問題往往與控股股東自身資金問題有關,自身基本面較好或者行業前景仍廣闊。對于當地國資來說,不需要投入太多經營管理成本,產業協同性方面基礎較好。
除了紓困并購模式之外,國資入主上市公司逐漸向并購戰略新興產業轉軌。相關產業人士指出,相較于產業園招商、基金招商等傳統模式,國資在A股“掃貨”更有利于將優質上市公司引進當地,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比如此前池州國資委收購寶利國際(300135.SZ)后,立即規劃將當地石墨烯項目裝入上市公司;合肥國資委接手三佳科技(維權)(600520.SH)時,同步承諾導入半導體封裝產線。
有券商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國資收購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提升資產證券化比重,盤活國資沉淀資產;促進產業升級,圍繞上司公司與當地產業打造新的產業生態圈;增加新的投資收入和融資渠道。
相較同屬地收購,異地收購上市公司則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方面。
比如衢州國資入主印刷包裝企業東峰集團(601515.SH)后就提出,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和醫藥包裝集群化。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收購方衢州智尚背后的衢州工業投資集團作為浙江衢州國資委旗下產業類平臺,承擔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先進制造領域的產業投資職能。
通裕重工宣布易主后,山東國資方面也表態,將借助山東省在新能源領域的政策紅利及產業集群優勢,加速助其向高端裝備制造服務商轉型。
無錫國資收購博匯股份后稱,主要為發揮國資平臺在產業培育、產業升級方面的作用,促進上市公司完成產業轉型,助力上市公司長遠發展的同時,實現國有資產的做大做優。
另有兩地國資擬接盤環保企業,其中漳州高新區策劃接盤飛馬國際(002210.SZ),廣西國資委迎回本土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博世科(維權)(300422.SZ)。
上述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國資布局傳統行業多由于幾點原因:傳統行業收益穩定,更容易明確利潤與穩健經營;更容易與當地現有產業結合;傳統行業估值更為明確。
“但國資收購以后更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做好后續的融合,選擇合適的管理層等。”
北京米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趙笛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資拿殼主要是出于當地國資要提高資產證券化率、注入上市公司資產進行化債等考慮。”
趙笛認為,之所以更多選擇環保、能源領域的一些上市公司,主要出于國資對行業匹配度的考量;其次國資對于受讓價格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最多溢價20%,新質生產力的公司不一定會接受這個價格要求;“最后,傳統業務領域的上市公司一般都偏重資產,國資對類似領域也比較熟悉,決策壓力較小。”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直接出手操盤接手買殼外,地方國資也屢屢扮演“副手”角色。
典型的案例有蘇州申澤瑞泰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申澤瑞泰”)擬收購宏輝果蔬(603336.SH)26.54%股權。其中,蘇州國資旗下的蘇州市戰興投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持有80%出資額。而申澤瑞泰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是創新藥擬IPO企業騰瑞制藥實控人葉桃、劉揚所控制企業。
另一家金智科技(002090.SZ)7月底宣布控股股東金智集團擬將所持有16.01%股份轉讓給南京智迪匯盈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南京智迪”)、浙江智勇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浙江智勇”)。南京智迪背后趙丹、肖明有著深厚的新能源與電子科技產業資本,而浙江智勇則背靠浙商創投及武義縣國資平臺,其中武義縣金投出資額達到99%。
“在缺乏產業運營團隊和資本運作經驗的情況下,不少地方國資樂于尋找有產業資源和運作經驗的資本團隊合作,通過合作收購上市公司,再通過反向并購注入優質資產。“此舉既規避借殼風險,確保管理團隊的專業性。”有浙江私募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對國資而言,以LP形式入股,減少運營風險,有利于資金退出機制,另一方面,也減少國資收購過程中的重重審批程序。做到資金高效運轉。”
產業方主導模式之外,另一種以產業私募+國資LP的運作模式則多引起爭議。
比如由私募人士金亞偉執掌的安吉以清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安吉以清”)收購菲林格爾(603226.SH),就因資金實力、運作目的等多受質疑,作為合作方,安吉以清背后安吉國資甚至直接出臺說明,將以國資賬上超40億資金支持并購。
另一起典型案例是深圳匯理鴻晟產業控股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深圳匯理”)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以約10.13億元的價格取得申科股份(002633.SZ)41.89%的股權,從而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天眼查數據顯示,深圳匯理由棗莊市臺兒莊區國資持股超過76%,該公司執行事務合伙人則是私募投資人士宋曉明控制的深圳弘德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由于缺乏明確的產業背景,深圳匯理本次收購也被市場戲稱為“以殼招商”模式。
“部分地方國資存在借殼招商、買殼化債預期。”上述私募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達市場的擔憂。
趙笛表示,“目前A股市場‘易主潮’下,最后究竟能不能實現資產證券化,通過資金方或產業方的入主,讓原本主營業務陷入困局的上市公司實現業務轉型、市值提升,最后達到維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界面新聞記者指出,私募主導收購上市公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IPO退出機制暫時受限時,為投資項目搭建后續發展的通道,所以短期性目的更突出,而且受限于私募基金的結構,也很難會考慮上市公司長期的發展戰略。
標簽: 紓困
相關文章
-
白宮副幕僚長米勒:小企業將以減稅的形式獲得關稅紓困詳細閱讀
白宮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小企業將以減稅的形式獲得關稅紓困。 米勒表示,稅收法案將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利于小企業的一次。...
2025-05-01 11 紓困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