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組合”或掌舵新航母“國泰海通”!中層部門一把手國君、海通大致各半
來源:機構之家
3月13日傍晚,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券商中國》等多家媒體的消息,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同時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國泰君安董事長朱健將出任合并后公司的黨委書記,國泰君安總裁李俊杰出任黨委副書記,預計將分別擔任新公司董事長與總裁。另據多家媒體報道,合并后的新公司將被命名為“國泰海通”。
海通證券方面此前已有所調整。今年1月,原海通董事長周杰調任上海國際集團;3月上旬,原海通總經理李軍赴任中保投資公司。以此觀之,新公司最高層的權力格局,將由國泰君安的“董事長+總裁”組合主導。
此外,據接近本次合并的人士透露,合并后的“國泰海通”中層部門一把手人選中,來自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中層干部大致占比各半、較為均衡,部分原中層副職因管理崗位有限被聘為“專家”崗位。
國泰君安將帥繼掌新公司權力核心
公開資料顯示,朱健,現年52歲,擁有工商管理和法學碩士學位,履歷橫跨監管機構與大型金融企業。朱健最早于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工作,先后擔任上海證管辦信息調研處副處長、上海監管局信息調研處處長等職務,后出任上海監管局副局長等要職,對證券行業的監管規則與市場運作有深刻理解。
圖片人物系 朱健
2016年,朱健進入國泰君安擔任分管投行業務副總裁,成為公司高管序列一員。2020年10月起,他轉戰上海銀行出任副董事長、行長。直至2023年12月,朱健再度回到證券業,擔任國泰君安董事長、執行董事,并迅速成為推動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的核心力量。
另一位新公司黨委副書記李俊杰,在國泰君安多條戰線上皆有建樹。李俊杰曾在中國銀聯、上海國際集團等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及金融管理工作;2010年進入國泰君安后,從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證券事務代表做起,后先后擔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對公司治理與核心業務條線皆有直接參與和領導經驗。
圖片人物系 李俊杰
在投行業務領域,李俊杰于2022年初被委任為國泰君安投行事業部總裁兼執行委員會主任。2023年5月,他兼任財富管理委員會總裁,深度參與國泰君安財富管理轉型。2024年1月23日,李俊杰走馬上任國泰君安總裁;2024年3月20日再度兼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躋身最高決策層。
綜合而言,朱健與李俊杰的“原班組合”,無疑為新公司的啟航增添了幾分底氣。一位出身監管體系和大型金融機構,深諳監管與戰略布局;一位根基深厚,從投行業務到綜合管理,歷經多領域輪崗淬煉,堪稱金融界的“多面手”。前者有望憑借政策敏感性與大局視野,帶動公司戰略高度與合規紀律同步提升;后者則更擅長從實操層面推進業務融合、加速轉型落地。這對默契十足的搭檔再度聯手,勢必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業務整合瓶頸,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管理合力。
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薪酬一度相差30%
然而,國泰君安原班管理組合雖為公司發展鋪好了軌道,卻也可能埋下隱憂:國泰君安出身的董事長與總經理聯袂掌舵,難免會觸動原海通證券管理人員的敏感神經。畢竟,金融機構內部親疏遠近向來分明,“嫡系”與“非嫡系”之間的界限或難以抹平。
正是在此背景下,嗅覺敏銳的海通高管早已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前途,能力出眾、去向明朗的人才也隨之紛紛出走。例如,今年2月,海通證券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蔡昭鵬跳槽萬聯證券,擔任總裁助理。今年3月,海通證券衍生品及交易部副總經理王琦投奔高盛中國,執掌內地股票業務的帥印。
而在這場“大融合”中,感受最強烈的莫過于海通證券廣大基層員工——他們畢竟處于被吸收的一方,自然對于未來去留和職業前景憂心忡忡。盡管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雙方已就人員安排拿出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安置方案:即自合并交割日起,所有原屬雙方公司的員工勞動合同都將自動轉入合并后的存續公司繼續履行。然而,地區接近、職能重疊的分公司或營業部人員編制冗余問題難以回避。即便不觸及直接裁員這一敏感底線,崗位的重新調整、職能重新劃定恐怕也在所難免。屆時,不同身份、資歷的員工面臨的壓力與沖擊亦截然不同。
從當前情況來看,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的人事穩定狀況總體尚屬正常,并未出現合并帶來的顯著震蕩。據Choice終端數據顯示,2024年9月初,即雙方宣布重大重組而停牌之時,海通證券的注冊從業人員總數為8146人,而截至2025年3月14日,這一數字降至7905人,累計減少了241人,降幅約3%。若進一步細分結構變化,則可見一般證券業務人員銳減164人、證券經紀人減少121人、分析師亦縮編9人;相對而言,投資顧問和保薦代表人則分別逆勢增加42人與11人,反映出海通證券內部正在經歷結構化的人才調整與優化布局。
與此同時,國泰君安的員工規模也呈現類似的收縮態勢。2024年9月初,國泰君安擁有從業人員11556人,目前下降至11228人,半年時間內共流失328人,降幅同樣接近3%。作為參照,“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同期注冊從業人員數量下降約3.3%,表明人員規模的波動并非海通和國君合并所致,而是反映出證券行業整體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普遍效應。
薪酬水平的變動更是牽動著員工們敏感的神經。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間,海通證券員工人均薪酬分別為69.121萬元、78.45萬元、49.98萬元與49.4萬元;而同期國泰君安員工人均薪酬則分別為60.04萬元、67.15萬元、74.19萬元與65.84萬元。由此不難看出,2020年、2021年市場景氣之時,海通證券的員工薪資明顯高于國泰君安;而自2022年起,國泰君安的薪酬水平反而后來居上,逐步超越海通證券。2023年,國泰君安人均薪酬更是高出海通證券約30%。
圖片系國泰君安人均薪酬情況 資料來源:Wind
圖片系海通證券人均薪酬情況 資料來源:Wind
兩家券商合并為同一家新公司之后,薪資制度該如何融合、整體薪酬水平將向何方看齊,尚存在巨大不確定性。海通證券員工或許更為擔憂的是,薪酬標準將以國泰君安為參照,進而帶來實際收入的減少;而國泰君安員工則可能希望新公司延續近兩年形成的相對優勢。屆時,薪酬體系能否平穩融合,如何在保障員工利益與提升企業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有待觀察。
標簽: 海通
相關文章
-
海通國際:維持海吉亞醫療“優于大市”評級 目標價35.17港元詳細閱讀
海通國際發布研報稱,海吉亞醫療(06078)作為民營醫療服務龍頭之一,擁有多家優質醫院資產和長期品牌價值,維持目標價HKD35.17/股,對應2...
2025-09-09 6 海通
-
金海通(603061):汽車算力需求強勁 高配置系列產品持續放量詳細閱讀
事件 8 月28 日,公司發布2025 年半年度報告:1)2025H1 實現營收3.07億元,同比+67.86%;實現歸母凈利潤7,600.55...
2025-09-02 18 海通
-
小菜園發盈喜后漲超5% 海通國際給予“優于大市”評級詳細閱讀
小菜園(00999)發盈喜后股價上漲5.13%,現報9.83港元,成交額2065.86萬港元。 小菜園公布,公司預計上半年錄得凈利潤3.6億...
2025-08-04 37 海通
- 詳細閱讀
-
北交所堅持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國泰海通保薦的能源裝備小巨人長江能科即將上會詳細閱讀
根據北交所的公告,預計將于7月28日上午召開會議審議長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能科” 的IPO申請。作為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
2025-07-28 28 海通
-
券商競逐《財富》中國500強:國泰海通領跑,華泰證券排位大躍升,中信建投與東方證券新晉!中金掉隊?詳細閱讀
專題: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揭曉 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位列前三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
2025-07-23 47 海通
發表評論